【反诈我先行】一文读懂《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2024-04-04 37阅读

  【国家反诈中心】

@电信诈骗报警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22年9月2日通过,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有哪些常见形式?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主要有哪些内容和特点? 我们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电信网络诈骗有哪些常见形式? 通常,不法分子会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如冒充公检法,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等形式进行诈骗。

其中,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兼职刷单类诈骗、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类诈骗(俗称杀猪盘)这四种诈骗方式最为常见,号称电信网络诈骗“四巨头”。为何这些常见诈骗方式总有人上当?其实很简单,因为骗子抓住了受骗群众的心理,针对受骗群众的心理“对症下药”!今天,小编就结合真实案例,给大家分析分析。

  (一)贷款、代办信用卡类

此类被骗群体主要为青年男性,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诈骗团伙掌握受害者急需资金的情况,利用受害者想快捷获取资金的心理来实施诈骗,而网络上大部分贷款平台都是诈骗团伙设计好的陷阱,一旦受害人踏入,在诈骗团伙精心设计的剧本下,受害人最终不但不能获得资金还会倒贴大量钱财。

(二)兼职刷单类

此类被骗群体基本为女性,绝大部分为学生和家庭主妇,诈骗团伙针对此类人员闲暇时间较多,想利用空余时间赚点外快的心理实施诈骗,但由于他们对网络的不熟加之社会经验不足的原因,最终按照诈骗团伙的套路以被骗收场。

(三)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

此类被骗群体绝大多数为女性,且基本是40岁以下年轻人,该类人员喜欢在网上购物,但由于在网上的信息泄露,被诈骗团伙获取后,声称网上购买的某物品存在质量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对卖家进行多倍赔偿,利用受害人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被所谓的“客服”骗取信任后,按照“客服”制定的“赔款流程”被骗取钱财。

(四)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类

此类诈骗主要受骗群众为单身、离异群体,诈骗团伙充分掌握受害人感情缺失,采用“嘘寒问暖”等方式,来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初期让受害人尝到一定甜头后,一方面利用人性的贪婪心理,另一方面为受害人规划美好未来,引诱受害人掉进投资或者赌博的陷阱,最终导致受害者血本无归。

除了这四类常见诈骗方式以外,市面上还存在着“冒充领导、熟人类;虚假征信类;冒充公检法类”等诈骗方式。

其实不管是何种方式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多是利用人们“贪便宜、钻空子、不劳而获”等心理来设计套路,引你上钩。

三、《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内容和特点?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发力,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总体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快”。立法技术上是“小快灵”,体现“小切口”,对关键环节、主要制度作出规定,建起四梁八柱,条文数量不求太多,立法进程快,体现急用先行,将进一步丰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形式。二是“防”。强化系统观念,立足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侧重前端防范。关于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分子的法律责任,刑法已作出多次修改完善。关于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刑法已多次作出相关修改完善,可以说打击的法律手段总体上较为充足。本法主要是按照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的要求,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发生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各环节,加强防范性制度措施建设,深入推进行业治理,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变重“打击”为“打防管控”并重。三是“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新型领域立法,立法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作为一部专项急需立法必须立足实践需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赋予执法机关职权和企业责任,同时也要必须坚持精准防治,防止“一刀切”措施,依法保护公民和组织合法权益。

四、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来源:平安驻马店

  【国家反诈中心】

@电信诈骗报警中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110官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