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受害人自己绑架自己?警方揭秘这类狙击留学生的电诈骗局新京报2024-01-05 18:44新京报2024-01-05 18:44

2024-04-04 24阅读

  【国家反诈中心】

@电信诈骗报警中心

视频里的女孩,远在英国,抱着被胶带缠满的双腿,坐在地上啜泣,“对不起,爸爸妈妈,我不小心碰了线上赌博,欠了100万,不知道这些钱怎么还。” 远在中国的父母焦急报警后,警察经过侦查发现,“绑匪”竟然是孩子自己。 这是发生在2022年的真实事件。2023年12月31日,在美国犹他州上学的中国留学生小庄,也将自己“绑架”在野外帐篷里,拍照片要求父母交赎金。 这是怎样的骗局?当事人基于怎样的心理受骗?警方如何破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副教授王晓伟告诉记者,这种“虚拟绑架”属于电信网络诈骗,是诈骗分子针对海外中国公民实施的“两头骗”诈骗活动;近年来出国留学、旅游、工作的中国公民人数不断增加,“虚拟绑架”发案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涉案金额极大。 利用国内外信息差,两头诈骗一个家庭 据媒体报道,在美国犹他州上大学的小庄,今年17岁,住在寄宿家庭里。有陌生人告诉他,他在中国的家人受到了威胁,并要求他把自己隔离在一个野外帐篷里,拍下自己疑似被绑架的照片。小庄的父母收到被人动过手脚的照片和勒索信之后,相信孩子在犹他州被绑架,支付了8万美元赎金。 山东省青州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大队中队长庞伟告诉记者,类似案件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多发,诈骗分子其实利用了家庭和孩子之间的信息差,制造孩子或者其他家人受到威胁的假象,从而诱导当事人拍摄“被绑架”的照片或视频,再转头向其他家庭成员诈骗钱财。 王晓伟介绍,上海警方曾办理过这样一起类似案件。有个留学生贾某,接到一个自称当地“移民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在机场有异常出行记录,即将被机场公安追究责任;之后,又有三名自称广州警方的男子先后与她通话,称其涉嫌参与跨国洗钱活动将被遣返回国。 此时的贾某慌张不已,忙向“警察”提供了姓名、身份证号码、经济情况、家庭情况等信息,诈骗犯罪分子获取贾某个人信息后,以涉嫌犯罪为名成功哄骗当事人自行拍摄被绑架后的求救视频;随后,诈骗分子用这些信息和视频向身在国内的贾某父母勒索500万赎金。所幸上海警方通过国际警务合作方式成功找到当事人,五小时化解了这起“虚拟绑架”电信网络诈骗案。 庞伟认为,这些骗子比较会利用留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这种信息不对等,就是说留学生一旦被骗了,他们发出的“被绑架”视频,会让家长无法去核实是不是真的被骗了,甚至和孩子无法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另一方面,骗子一般会让孩子断开与外界的联系,父母就算有疑心,但也无法和孩子身边的同学、老师去核实,在诈骗分子不断威胁下,也就相信了“被绑架”是真的。 反诈民警陶江江向媒体表示,“如果留学生住在寄宿家庭或是宿舍,为防止身边朋友‘干扰’,他们往往会被要求转移到没人的地方。一旦受害人照做,犯罪嫌疑人即会要求受骗者手机关机,换一张新手机卡。” 冒充权威机构,制造家人受害假象 2018年6月20日,广东人吴先生在外国某大学就读研究生的女儿突然接到一名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的电话:“你好,你的父母涉嫌犯罪,并且有10多万元是你父母违法犯罪所得,现需要你把10多万元转到我们的‘安全账户’上接受检查,在这期间,不能向任何人泄露此事的任何信息,否则你和你的父母都会立即被捕入狱。”吴先生的女儿被这突如其来的电话吓得不知所措,迅速按照“工作人员”提供的账号把钱转了过去。 在随后三个月时间里,这些“公检法”人员,通过吴某的女儿,套取了家庭成员的所有信息,并设置骗局,再以“女儿被绑架”为由向吴先生诈骗。最终该案涉案金额达160多万元。 王晓伟介绍,这种诈骗一般是由诈骗分子冒充驻当地使领馆、国际刑警组织等权威机构的工作人员,使用数字技术隐藏地理位置,将电话号码伪装成使馆或警方的号码,谎称当事人或其父母涉嫌严重犯罪,如不配合“调查”将被通缉或逮捕,并以“办案需要”等理由控制引导当事人拍摄自己被捆绑、殴打、向家长哭诉要求解救的照片或视频。 而后,诈骗分子胁迫当事人离开目前住址,并切断手机、微信等通信渠道,使其无法与家人或亲友联系。诈骗分子在当事人与外界“失联”期间,冒用当事人微信或手机联系当事人家长,谎称孩子被“绑架”,并发送事先拍录好的照片或视频以证明“绑架”真实性,向家长骗取巨额“赎金”。 庞伟说,此类案件从诈骗手法上来看,大多是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诈骗对象多是留学生;诈骗分子在掌握当事人个人信息后,冒充执法人员,称其或家人涉嫌参与了犯罪等,让其放下戒备心,最终的目的一般是骗取钱财。 据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朱光星介绍,这种“虚拟绑架”并非新兴犯罪,其本质上属于诈骗。按照中国法律,不法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法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自己的财物(把钱转给行骗者),从而遭受财产损失,这种行为类型下的不法行为人构成诈骗罪。“虚拟诈骗”符合该构成要件,属于典型的诈骗罪行为,系侵犯公民财产的犯罪。 上海市反诈中心对2022年以来涉及的境外留学生被骗案件分析发现,案件中受害留学生平均年龄仅为22岁,年龄最小的仅17岁,年龄段主要集中于“00后”,“出境到首次被骗”的间隔时间最短仅为1天,超过半数被骗者间隔时间在6个月以内。 “教育部平安留学”在2023年共发布50期安全通报,每期通报中,都有不少国家发布的电信网络诈骗提醒通知。以中国留学生比较集中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为例,2023年1-9月,中国曼彻斯特领馆收到的中国留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报案的情况80多起,被骗金额共超过一亿元人民币。 侦破跨境电诈,警方取证难度增大 王晓伟介绍,侦办这类案件,警方首先需要派出警员时刻陪伴家属,让家属缓解焦虑心理、恐慌情绪,并指导家属与嫌疑人周旋,获取前线第一手信息;其次,警方要对近期当事人与家人、同学、朋友间的交流沟通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查找其中遗漏的线索。 另外,中国警方需要尽力通过国际执法合作渠道争取有关国家警方支持,查询当事人的活动轨迹,与相关国家警方根据情报信息及时开展工作,循线追踪。“在此类案件中,发案地在境外,当事人又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因此,如何尽快查明当事人的真实状态,确定当事人所处位置,就成了警方办案的首要任务。正因为相关侦查工作需要通过国际执法合作开展,工作效率上会受到较大影响。”王晓伟说。 庞伟介绍,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案子,警方需要一方面从通信流、网络流这方面入手,另一方面从资金来入手,同步进行追查;而这类涉嫌跨境的电信网络诈骗,涉及境内外的网络社交平台、资金平台、政府机构等,环境较为复杂,这给警方带来了更大的取证难度。 据公安机关介绍,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较难突破的是技术层面的伪装。比如说,浮动IP和改号平台是诈骗分子较为常用的两种技术伪装的方式。浮动IP是利用网络跳板不断掩盖真实IP,利用虚假IP实施网络诈骗行为。改号平台则是掩盖其真实号码。有时候,等警察准备好机票护照等一系列文件,飞到境外定位地点一查,结果发现背后是一台被黑客控制的私人电脑。 尽管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难度大,但中国警方仍然提高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力度。据公安部2024年1月5日消息,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1万起,抓获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自8月以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数连续下降,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保护个人隐私,设立紧急联系渠道 王晓伟介绍,遭遇“虚拟绑架”诈骗的当事人,基本上都是被骗子掌握了个人信息,才会陷入对方精心设计的骗局,因此要预防这类诈骗,人们首先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其次,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陌生电话,要牢记中国公检法机关和各国执法部门均不会使用电话或社交软件办案,也不会在电话中向当事人透露案情;如遇自称执法机关且要通过电话、社交软件办理案件的,基本上是诈骗。 “另外,当接到此类电话,自己判断不清的,要注意与家人核实相关情况,或者自己查询拨打相关执法机关的电话进行核实,千万不要轻信对方,切断与外界的联系。作为留学生父母,遇到此类情况,也应该在第一时间选择报案。”王晓伟说。 庞伟介绍,要防范多种多样的电诈骗局,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庞伟认为,留学生和父母最好要有个紧急联系渠道,比如家长和房东、老师、孩子身边朋友等,都互存有联系方式,并且能经常联系,这样孩子遇到事儿了,家长可以知道孩子最近大致动向,从而能够帮助家长做出正确判断;如果接到电话说自己的孩子在海外遭遇绑架,可以第一时间报警。 “防范和甄别所有冒充官方机构的骗局,首先就是要稳住、不能慌,要学会通过官方电话来核实对方身份信息。比如对方自称是大使馆的,就直接可以拨打‘12308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去核实一下。”庞伟说。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卢茜 举报/反馈

  【国家反诈中心】

@电信诈骗报警中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110官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