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在行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高全民反诈意识齐鲁壹点2022-05-11 11:21齐鲁壹点2022-05-11 11:21

2024-04-04 25阅读

  【国家反诈中心】

@电信诈骗报警中心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多发,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如何打击成为重大挑战,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连续播出三期节目,围绕反诈这个话题,深度挖掘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那些事。 “打防宣”一体化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被电信网络诈骗的各种圈套所蒙骗。 在辽宁沈阳一家银行,一名老人执意向陌生账号汇出卡内的全部存款。 黑龙江哈尔滨一位李女士,面对上门进行劝阻的反诈民警,却依然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 好在两人最终在民警的劝说下都醒悟过来,没有受到财产损失。但有的受害者却没有这么幸运了。根据公安部的统计,2021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4.1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9万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得到有效治理,但在案件背后,是已经被骗的受害者和由此带来的伤害。而如何做好防范,避免人民群众被骗,就成为反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姐姐”说了什么让骗子听了想自首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令人拍手称快。但如何才能擦亮双眼不被蒙蔽也很重要。近日,一段“小姐姐把骗子聊到要自首”的新闻登上热搜。接到诈骗电话的小力家住重庆市合川区,在十几分钟的通话中,她不仅让骗子转变了诈骗的初衷,还让对方有了要回国自首的想法,小力和骗子都聊了什么?剧情是怎么发生反转的呢? 今年3月18日下午三点多,小力接到一个电话,一名男子自称是某平台的客服人员,需要小力登录平台,协助他处理有关身份验证的问题。对方莫名其妙的要求加上小力从没登录过这个平台进行验证,让她觉得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于是小力挂断了电话,可不到一分钟后,她又接到一个陌生的来电。 由于收到了诈骗预警,小力本不打算再理会这个电话。可对方三番五次的骚扰,让小力无可奈何,抱着想让对方备注一下不要再给她来电的心态,小力再次接起了电话。与她通话的还是第一次打来电话的那个人,只是换了不同的号码。通话过程中,小力一直强调自己没钱,骗子就开始诱导她打开借款平台,小力说因为没钱,借款平台也都关了。骗子又开始打感情牌,撇清和钱的关系,声称自己在履行一个客服的义务。 对方用尽招数,但都被小力温和又坚定地一一化解。 聊到最后,无计可施的骗子使出了最后一招,竟然想拉小力入伙,一起行骗。接到骗子电话的第二天,3月19日,小力向警方报案,并提供了通话录音。目前这一案件正在侦办当中。 小力在通话中表现出了高度警惕性和反诈意识,但也提醒广大群众,小力的情况属于个案,在遇到此类诈骗电话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与对方过多交流,在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时要及时挂断,避免与骗子通话过程中泄露过多的个人身份信息,被骗子套路造成自身财产损失。 小力的遭遇虽然属于个例,但在这个过程中她收到的预警信息却早已普及大众。据了解,国家反诈中心平均每天会发布11万条这样的预警指令,2021年成功避免了2891.5万名群众上当受骗。过去一年,“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款软件“打破次元壁”,被线上线下、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所熟知,连接并凝聚起了全民反诈的共识。这款由公安部在2021年推出的应用软件,在打击、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公安部的统计,目前通过电话、短信直接实施诈骗的形式越来越少,而通过网络实施的诈骗占到电信网络诈骗的80%以上。因此网络也成为反诈宣传的主战场。 针对不同群体宣防 成为线下反诈宣传重点 现如今犯罪分子会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骗术,容易被骗群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没有哪个领域是绝对的真空地带。如何见招拆招,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宣防,就成为线下反诈的重要工作。 由信息泄露引发的诈骗,也曾酿成许多悲剧。尤其对于学生群体而言,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不仅仅意味着财产的损失,还有可能引发许多连锁反应。 2021年开始实施的《民法典》明确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在织密法律保护之网的同时,如何让学生群体树立反诈意识?各地也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高校林立的北京,率先建立了市局、分局、派出所、高校四级预警劝阻体系,将预警劝阻的触角延伸至高校。 “给钱不要、要钱不给、信息不漏”,在北大燕园,反诈宣传海报、提示摆在随处可见的地方,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形式,让反诈知识入脑入心。在反诈预警劝阻方面,也从一开始由老师劝阻,到陆续有学生志愿者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反诈预警宣传工作。 校园反诈中心预警处置全程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劝阻进入高校校园。目前,北京率先在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十所高校,先后成立了反诈中心。那么建在校园里的反诈中心是如何运行的?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吗? 近日记者也来到最早建立反诈中心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进入实地一探究竟。刚进到了校园反诈中心的控制室,校园里就发生了“危机”,两条预警信息几乎同时弹了出来。 工作小组的李老师介绍,反诈中心由值班员24小时值班,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对电诈预警信息进行及时劝阻,教师团队负责进行联系、寻找学生并对遭遇诈骗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动员全校力量形成了一个完善高效的工作闭环。校园反诈中心成立前,学校师生每年因电信网络诈骗损失约30万金额,现如今已经降到了零发案,而且还劝阻了一名路过的外卖小哥。李老师还介绍,学生们申请志愿者的热情很高,都很希望能参与到校园反诈当中。 当事人将计就计 上演反诈“大戏” 除了在校园建立反诈中心,针对高发的诈骗类型,公安机关在企业、社区、农村等地也开展了不同的防范宣传。从线上到线下,这样的反诈宣传看似大水漫灌,却悄悄在很多人的安全防范意识里生根发芽。现如今当遇到那些令人深恶痛觉的诈骗套路时,人们不仅普遍提高了警惕性,有的人还能使出一记漂亮的“反杀”。 家住安徽合肥的小玉曾遭遇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被骗了二十多万元后,她用了9个月时间,不断与对方斗智斗勇,成功让身处国外的犯罪嫌疑人回国,并与警方配合将其抓获。 浙江嘉兴一位体育老师,遭遇有人冒充领导主动加他微信,并且求办私事的情况,这位老师不仅看出了所谓“领导”的真实身份,还用了一上午的时间,获得了对方提供的4个银行卡号。 警方通过紧急止付,成功冻结这四个账号中的诈骗资金53万元,挽回了六名被害人的损失。然而,在全民反诈的背景下,依然有着花样翻新的诈骗手法,反诈民警的记录中,也有着“每次都上当,当当不一样”的受害者,反诈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反诈一直在行动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多变,请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我们一同构建全民反诈的“防火墙”,全力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期待天下无诈。 (央视新闻) 举报/反馈

  【国家反诈中心】

@电信诈骗报警中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110官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