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揭秘电信诈骗的几大常见手段,分析受害者为什么会受骗

2024-04-04 27阅读

  【国家反诈中心】

@电信诈骗报警中心

电信诈骗是一种利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通信方式进行的犯罪活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下面将介绍一些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以增强公众对此类犯罪的防范意识。

看看你身边的朋友,家人有没有中过招!

干货满满!揭秘电信诈骗的几大常见手段,分析受害者为什么会受骗

1. 假冒银行工作人员:

犯罪分子假装成银行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欺诈受害人,声称有异常交易或账户被盗,并引导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金钱交易或者盗取受害人的财产。

2. 酒托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社交软件等渠道联系受害人,自称是富有身份或者企业高管,诱导受害人相信自己有机会与他们共进餐或交往。在聚餐过程中,犯罪分子会偷偷下药或饮料中掺入迷药,然后趁受害人昏迷时盗取财物或者骗取金钱。

3. 冒充亲友求助:

犯罪分子会冒充受害人的亲朋好友,通过电话或者社交媒体联系受害人,并声称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紧急财务支持。他们会以各种理由让受害人转账或汇款,然后逃离现场。

4. 调查问卷抽奖:

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渠道,向受害人发送调查问卷,并声称填写问卷后有机会中大奖或者获得优待券。然而,这些问卷往往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收集,一旦受害人填写并提交,犯罪分子就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盗窃或者诈骗。

5. 假冒公检法人员:

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者短信告诉受害人涉及到了违法犯罪,然后以调查等名义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和资金。诈骗分子会以制造紧迫感和恐慌情绪来迫使受害人相信他们的谎言。

6. 骚扰电话:

犯罪分子通过电话进行骚扰,声称或者恐吓受害人欠款、涉及法律问题或者面临威胁,并要求受害人支付赎金或提供个人信息。他们会利用各种手段制造紧迫感,使受害人陷入恐慌和迷惑。

7. 诱导投资:

8. 求职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招聘网站或社交媒体公布虚假的工作机会,吸引求职者投递个人简历和资料。之后,他们会声称求职者需要支付费用进行培训或办理工作申请,但实际上这些费用只是为了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9. 网购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虚假网店或者在线交易平台上公布诱人的商品,收取付款后却不发货或发送劣质商品,或者通过伪造购物网页,窃取受害人的银行卡信息等。这种方式是利用人们对网购时方便快捷的依靠,进行欺诈和诈骗行为。

10. 虚假兑奖:

犯罪分子发送虚假中奖通知给受害人,声称他们中了抽奖或彩票,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码,以领取奖金。然而,这些虚假兑奖通知只是为了诈骗受害人的钱财,没有真正的中奖。

11. 社交工程:

犯罪分子通过猎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生日、住址等,并利用这些信息来冒充受害人或者猎取更多敏感信息。他们可能会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联系受害人,声称是银行、政府机构或者其他组织,然后以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提供密码、验证码、社保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

12. 假冒慈善捐款:

犯罪分子利用人们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和爱心,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冒充慈善组织,声称需要受害人的捐款,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或应对紧急事件。他们会提供虚假的捐款渠道或者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信息,从而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13. 虚假恋爱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社交平台或交友网站假装成异性,与受害人建立虚假的恋爱关系。他们会利用浪漫的言辞、投资理财等话题来争取受害人的信任,并最终骗取

结语:电信诈骗手段多种多样,不断变化,犯罪分子总是通过不同的伎俩来欺诈受害人。公众要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对电信诈骗手法的了解,并在收到可疑电话、信息时保持冷静,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资金。只有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安全。

重点:情感类虚假恋爱电信诈骗

感情类电信诈骗手段是一种利用感情需求和弱点进行欺诈和诈骗的手段。犯罪分子冒充恋人、情人、恋爱专家或婚介机构等,通过社交媒体、线上交友平台,甚至通过电话和短信等方式与受害人联系。他们会出现如下场景:

干货满满!揭秘电信诈骗的几大常见手段,分析受害者为什么会受骗

1. 调情骗局:犯罪分子通过冒充异性恋人或通过虚假的交友平台,与受害人建立起亲热关系,投其所好,探询私人信息和建立信任。随后,他们会以各种理由,如生病、经济困难、介绍稳赚不赔投资理财,稳赢不输的赌博等,向受害人索要钱财或者变相要受害者向个人账户转账等行为支持。

2. 婚姻诈骗:犯罪分子假冒婚姻介绍所或虚假的婚恋平台,在网上与受害人建立联系,通过言谈和了解受害人,制造浪漫气氛以获得受害人的信任。之后,他们会以各种方式,如提供假结婚证明、婚房装修、办理婚姻签证等,介绍稳赚不赔投资理财,稳赢不输的赌博等,向受害人索要钱财或者变相要受害者向个人账户转账等行为向受害人敛财。

3. 情感勒索:犯罪分子与受害人建立感情关系后,通过猎取受害人的裸照、亲热视频等敏感信息,威胁受害人公开泄露,让其屈服于敲诈勒索。

为什么受害人容易上当呢?

1. 情感需求:感情类电信诈骗针对的是人们对于爱情、友情的无尽渴求。犯罪分子为了满足受害人的情感需求,刻意制造浪漫氛围,使受害人容易产生依靠感和信任感。

2. 虚拟世界的不确定性:在虚拟世界中,人们很难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犯罪分子利用这一点,通过假装成理想伴侣或扮演高级情感顾问的角色,让受害人失去怀疑并相信他们的诚意。

3. 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受害人通常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个人信息和情感状态,这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大量可利用的信息。他们可以根据受害人的个人喜好、情感需求等设定合适的诈骗方式,增加受害人上当的概率。

4. 心理操控:犯罪分子善于使用心理操控手段,通过赞美、夸耀、示弱等策略,引起受害人的同情和同情,从而更容易操纵受害人,达到骗钱的目的。

为了幸免成为感情类电信诈骗的受害人,应保持警惕并采取以下措施:

1. 调查背景:在与陌生人建立感情关系之前,要仔细调查对方的身份和背景,确保他们的身份和故事的真实性。

2.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分享个人敏感信息,如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码、地址等。要谨慎对待陌生人的要求,特别是关于金钱方面的。

3. 警惕过度投入:不要过于投入情感,远离那些过分操纵你情感的人。要理性思索和采取行动,不被爱情蒙蔽双眼。

4. 密码和隐私保护:保护好个人账号的密码,定期更换密码并设置复杂安全性高的密码。此外,要及时更新和保护设备的安全软件。

5. 寻求建议:如遇到可疑情况,寻求亲友或专业机构的建议和帮助,并及时报警。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呈现出数量迅速增加的趋势。以下是更详细的解释为何近年电信诈骗屡禁不止:

干货满满!揭秘电信诈骗的几大常见手段,分析受害者为什么会受骗

1. 技术的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信诈骗犯能够利用各种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软件来实施犯罪活动。他们可以轻松地制作伪造通信设备、短信或电子邮件,以让受害人相信自己身份真实。

3. 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电信诈骗犯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来收集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并将其作为盗窃身份和财产的手段。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上的个人信息、照片等来针对性地进行诈骗。

4. 经济利益:电信诈骗是一种高利润、低风险的犯罪行为。通过骗取受害人的钱财或个人信息,电信诈骗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金钱。这种丰厚的经济利益诱使更多人投身于此,进一步加剧了电信诈骗案件的增加。

6. 缺乏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认知:许多人对电信诈骗手法和防范知识缺乏了解,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犯的目标。同时,犯罪分子不断改进诈骗技巧,使其更加难以辨别。缺乏公众的认知和防范措施为电信诈骗活动的滋生提供了机会。

总体而言,现代科技的快速进展、匿名性的利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经济利益、全球化和缺乏公众认知等因素共同导致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为了遏制电信诈骗,公众应当加强对于电信诈骗的了解,提高防范意识,并配合执法机构的合力打击,共同减少电信诈骗给社会造成的损害。

如果你感觉身边的朋友以及亲人有受骗的可能,特别是家里的老人请帮他们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任骗子吹得天花乱坠,说自己不是骗子,记得只要要求给个人账户转账的一律以骗子处。

给你介绍稳赚不赔投资理财,稳赢不输的赌博的让你以为天上有馅饼砸中你的,不要有侥幸万一心理,没有万一这就是骗子。

面没有见过,只在虚拟世界聊过,任他嘴巴说多么爱你,对你有多么信任感,都是虚假的!不要说要给你邮寄“美金”“金条”“珠宝”等贵重物品了,骗子只是要骗你运费,通关费,清关费等等你荷包里面的钱。

还有96110的电话一定要接听,然后接听后一定要把真实情况说明,不要帮助骗子去骗,来帮助你不被诈骗的警察同志!

干货满满!揭秘电信诈骗的几大常见手段,分析受害者为什么会受骗

干货满满!揭秘电信诈骗的几大常见手段,分析受害者为什么会受骗

  【国家反诈中心】

@电信诈骗报警中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110官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